top of page

最新消息
搜尋


預防致命腦出血 | 專欄
中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在香港造成了極高的死亡和致殘率。中風主要分為兩大類:缺血性中風和腦出血。雖然腦出血的發病率比缺血性中風低3至4倍,但其病情一般更為嚴重,較常引起嚴重的殘疾甚至死亡。需要關注的是,腦出血有年輕化趨勢。腦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(血壓>140/90...
11分钟前
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世界健康日:齊來預防中風!
💙 為響應世界健康日,HKUMed x HKU Stroke 聯同 HKUMed 學生及中學生舉辦健康檢查活動!🩺✨活動旨在提高外籍家庭傭工對中風的關注與認識,增強對中風症狀的辨識能力,從而積極預防並及早治療。💪💕 ...
2月27日


【傳說】30歲就係人生嘅轉捩點 | 關注年輕中風
中風是全球第二號殺手,更有年輕化趨勢。研究發現年輕中風患者當中大部份患有「三高」,情況令人憂慮。為此HKU Stroke 聯同 「Pomato 小薯茄」拍攝了「【傳說】30歲就係人生嘅轉捩點」影片,呼籲大眾尤其年輕社群切勿掉以輕心,應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模式,奉行「三低一高...
2月19日


新年快樂!身體健康!
HKU Stroke 恭祝大家新年快樂!身體健康! 謹記奉行「三低一高 」(低鹽低糖低油高纖) 飲食以預防中風及其他心血管或代謝相關疾病!
1月27日


錯誤藥物敏感標籤 妨礙治療中風成效
香港大學醫學院最近的研究發現,中風患者醫療紀錄的錯誤標示其對非類固醇消炎藥敏感,導致缺血性中風後較少處方阿士匹靈,妨礙治療中風的成效,令死亡和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倍增。因此建議對未經驗證藥物敏感的患者重新進行評估,以確定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可行性以提升治療效果。 ...
1月22日


【杏林在線】提防中風
中風往往來得突然,「小中風」的症狀亦很容易被忽略繼而轉化為中風,把握救治的黃金時間成為減低中風後遺症的關鍵。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劉巨基醫生於節目內講解中風的症狀和治療方法,治療師和中風康復者亦會分享復康治療的過程,讓康復者逐步回復日常生活。 ...
1月8日


建造業開心跑 2025 x HKU Stroke
感謝建造業議會的邀請及各同事和義工的協助和支持,以及每一位參加者的積極參與,讓我們於「建造業開心跑2025」的健康檢查及預防中風活動得以順利完成,並讓各建造業從業員及親友透過即場身體檢查、中風風險評估及健康資詢,更加了解到管理中風風險因素、運動和健康飲食習慣對預防中風的重要...
1月6日


血管介入動脈取栓術
急救中風爭分奪秒。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腦部每分鐘有多達190萬腦神經細胞死亡,因此一旦出現突發中風的症狀,應立即到急症室求診,以迅速接受治療。 血管介入動脈取栓術是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其中一種方法。原理是透過取栓術吸走顱內堵塞大動脈的血栓,令血管回復暢通,挽救尚未壞死的...
1月5日


劉巨基教授專訪 @東方新地
要改善中風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素,除了需在研究、臨床服務發展、科技應用、各界合作等多方面著手,用心關懷病人和家屬乃非常重要的「藥方」。 HKU Stroke 主任 劉巨基教授 於專題訪問中分享了他由讀醫,行醫到教育亦貫徹「易地而處」的心路歷程,並再次提醒大眾對年輕中風的關...
1月2日


2024年12月23日
bottom of page